我国古代的王朝基本上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也逃避不了神秘的历史宿命。一个王朝往往从开国帝王的开疆拓土,到王朝盛世的顶峰,这是一条上升的路线。经过顶峰以后,逐渐步入下降曲线,随之会出现中兴之君进行改革,如果改革成功王朝会再次延续一段时间,如果改革失败,王朝随之灭亡。中兴之主也成了一个王朝的回光返照,只是灭亡时间的长短而已。我国历史上有多位帝王因其卓越的治理成就和使国家由衰转盛的功绩,被后世称为中兴帝王。以下是其中10位中兴帝王的详细介绍:
第十,唐宪宗李纯——元和中兴
唐朝中期以来,国势衰微,藩镇割据局面日益严重。唐宪宗即位后,任用杜黄裳为相,大胆改革朝政。意图削弱藩镇割据实权,削弱地方,收归中央。周旋于各方藩镇,消灭了部分割据势力,实现唐朝核心地区的暂时统一,史称“元和中兴”。宪宗在位期间提升了中央实权,削弱藩镇割据的力量,唐朝出现了回暖的局面。但是宪宗时期宦官的权力并未受到打击,宪宗也被宦官毒杀,中兴未能继续。
展开剩余83%第九,宋孝宗赵昚——乾淳中兴
宋高宗建立南宋后,宗室尽失,无子嗣继位,在宋太祖一脉中选中赵昚继位。此时金国占领大片国土,国内收复故土的呼声日甚。宋孝宗继位后,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为收复中原做准备。同时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发展江南农业和商业。南宋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得以巩固,南宋国力达到鼎盛,史称“乾淳之治”。随着“隆兴北伐”的失利,中兴也名存实亡,宋朝从此复国无望。
第八,清同治帝、光绪帝——同光中兴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意外逝世后,慈禧太后为继续掌控清朝实权,另立同治帝堂弟爱新觉罗载湉为光绪帝。此时的清朝已经风雨飘摇,外有列强入侵,内有人民起义。清朝自上而下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然而,同光二帝并无实权。开展影响深远的“洋务运动”,短时间国力一定程度地恢复,国内矛盾暂时缓和。西方技术、资金和人才开始流向中国,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创建一批现代化的工厂企业。同光时期实则是由慈禧太后及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实权人物等推动的洋务运动而配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清朝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气象。此中兴气象于甲午战败后戛然而止。同光中兴也成为封建王朝最后一次王朝中兴。
第七,周宣王姬靖——宣王中兴
周厉王时期朝政混乱,土地兼并日益猖獗,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王室权力也逐渐被削弱。宣王继位后,任用召公等贤臣,锐意改革,恢复成康时期的国策,周朝国力得以恢复。面对外族威胁,积极武备,征伐西夷,平定淮夷。有再创周朝鼎盛的趋势。周宣王从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史称“宣王中兴”。但并未触及诸侯割据的现状,未能改变王室衰微的趋势。周宣王后期穷兵黩武,使得国力再次耗尽,从此周朝无力再统治各诸侯国。
第六,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中兴
明朝中期国库空虚,农民起义不断,天灾频繁,草原蒙古部落多次南下侵略。明孝宗即位后,“更新庶政,言路大开”。整顿朝政,轻徭薄役,使得明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加强。史称“弘治中兴”。明孝宗一朝出现了可与仁宣时期相当的治世,明朝在孝宗的治理下,迅速挽回颓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孝宗的个人魅力也被后世所推崇。但孝宗在位时间只有十余年,中兴局面未能持续,明朝又继续沉沦。
第五,唐宣宗李忱——大中暂治
唐朝中后期,内有宦官干政,外有藩镇割据,同时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不断。唐宣宗为光王时,装傻避祸,后被宦官马元贽拥戴登基为帝。继位后,开始整顿吏治,限制宦官权力。结束了牛李党争以来所引起的朝政动荡。肃清河西割据势力,不断对外用兵,平定安南,收复击败吐蕃侵,收复“三州七关”,史称“大中之治”。唐宣宗实行的改革,使得唐朝得到大幅度的恢复。被称为“小太宗”。对宦官势力大幅度削弱,唐朝版图也得到巩固。但中兴持续时间短,只能延续唐朝国祚50年。
第四,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中兴
明朝中后期,官僚腐败加剧,土地兼并严重,明朝对于边疆游牧民族政权的防御能力也日渐衰微。万历皇帝在位前十年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总揽朝政大全。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明朝的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万历帝掌权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大好局面。“万历中兴”从各个层面恢复了明朝的国力,明朝也出现了短暂的复兴。但中兴未能持续,止于万历皇帝后期,最终未能改变明朝没落的趋势。
第三,商高宗武丁——武丁中兴
商朝立国后遭遇水灾和战争,多次迁都,商朝对周围的统治也逐渐削弱。武丁即位后,任用贤能,加强政治联姻。开疆扩土,先后平定鬼方、羌方,获得大量奴隶。多次御驾亲征,征伐淮夷、巴蜀及荆楚虎方,商朝疆域得到了大面积的拓展,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时期的商朝成为唯一大国,挽救了商朝中期以来的颓势。通过改革提升国力,使商朝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也成为我国古代第一个盛世。
第二,汉宣帝刘询——昭宣中兴
汉武帝之子,汉昭帝刘弗陵意外驾崩,西汉权臣霍光迎立汉废帝刘贺继位,随即被废。西汉皇权陷入危机。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因巫蛊之祸牵连,出身监狱,流落民间。此时汉宣帝刘询毫无政治实力,有利于霍氏继续掌控朝政。刘询即位后,韬光养晦,霍光继续把持朝政。霍光死后迅速掌控大权,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对外联合乌孙远征匈奴,平定羌乱,使得西域诸国来朝称臣。西汉国力在汉宣帝在位期间恢复强盛,史称“孝宣中兴”。“孝宣中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王朝中兴之最,汉宣帝时期开始西域正式纳入到中原王朝版图中,此时的大汉版图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第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新,因其改革导致地主阶级利益受损,同时也造成了民不聊生。各地官僚阶级希望回到汉朝时期,各地刘姓宗亲以恢复汉室为名,最终刘秀脱颖而出建立东汉。刘秀在位期间,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社会逐渐恢复到西汉繁荣景象。为后来的汉明帝和汉章帝创造“明章之治”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使得汉朝国祚得以延续200年,被后世誉为“光武中兴”。后世史书对光武中兴有较高的评价。
本期就到这里,欢迎点赞关注!
敬请期待,下期精彩!
发布于:安徽省贵丰配资-杭州银行股票股-配资网站开户-专业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